劳务开发
劳务输出劳动保障劳动维权

阿坝州全力打造“一县一品”特色劳务品牌

【时间:2018-06-14】 【来源:阿坝州人社局】 【作者:农村创业就业网】 【浏览:148次】 【字号:

去年以来,阿坝州坚持“扶贫先扶技”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全力打造“一县一品”特色劳务品牌,推进劳务经济提质增效。 

重理念,扶贫先扶技。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把市场需求与农牧民实际、本土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结合起来,把帮助农牧民群众就业创业与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市场需求决定培训计划、市场效应决定培训方式、市场影响决定培训品牌的工作思路,推进“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方法和量体裁衣式服务,精准入户调查,做到“全员登记、一村一册、乡镇入库、分级汇总、全州集中、动态管理”,共入库农村劳动力4.7万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1.3万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2万人。以村为单位建立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台账,实现农村贫困家庭劳动者实名制动态管理。根据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创业意愿,构建“送培下乡、进校提升、订单培训、定向就业”机制,进一步激发全州农民工参与“一县一品”特色劳务品牌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变“要我培训”为“我要培训”。 

重特色,打造“一县一品”。阿坝州是典型的民族文化富集地,境内有国家级非遗项目19个、省级66个、州级410个。为依托市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技艺,扩大民族文化影响力,阿坝州始终坚持“文化+就业”、“就业+文化”,以增品种、增品质、创品牌为主要内容,打造特色文化劳务培训品牌。组织专家学者历时六年编写《唐卡》、《羌绣》、《藏族版画》、《阿坝特色美食》、藏族(羌族、回族)礼俗、藏族(羌族)剪纸等13本非遗职业技能培训教材,较好地解决了民族特色劳务品牌培训无本土教材的窘境。为方便群众学习,对唐卡、藏族版画等教材进行藏文翻译。向全州1354个行政村赠送5.2万余册培训教材,依托农家书屋、农民夜校等载体推动农牧民群众学技能、增素质、促增收。去年共开办唐卡、羌绣、藏织绣、藏式版画、玛尼石刻、黑水保安、藏式保健按摩等特色专业培训班17期,培训学员1888人次,倍受当地农牧民欢迎,助农就业增收效果明显。理县打造藏羌织绣,培训后将藏织绣作品转变成产品销售,帮助当地妇女实现灵活居家就业,实现每户妇女每月增收500元;黑水县唱响“黑水保安品牌”,用品牌效益赢得市场,进而拓宽就业渠道,培训后40余名学员分别在州医院、双江口电站、西南民族大学等单位就业。九寨沟县积极打造“九寨妹子”特色家政服务品牌,通过培训,帮助九寨沟因灾失业的28名学员实现再就业。  

重实效,提升培训效果。针对全州农牧民群众普遍居住分散、文化差异较大等实际,坚持“干部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理念,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在尊重绝大多数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思路,坚持“一专多能、专常结合、学以致用、注重发展”的原则,探索和推广特色劳务品牌“叠加式”培训模式,在乡村旅游培训中,创新的实施“客房服务+餐厅服务+中式烹饪+互联网”等多种专业知识叠加在一起的培训模式,取得“1+1>2”的培训实效,既让农牧民群众节省参训开支,又极大地降低了组织培训的成本,同时扩大受训人员的知识面,让其掌握更多实用实在的技能。 

重市场,扩大品牌影响。抓住省内对口援藏、与周边地区战略合作等机遇,用好阿坝雁归创业群、阿坝州农创公众平台、阿坝公共招聘网、驻沈阳务工人员服务中心等有利资源,扩大阿坝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通过组建藏织绣专业合作社、成立藏织绣电子商务平台、签订产供销合同等举措,既传承民族非物质文化,帮助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又通过线上线下运行方式,促进藏织绣劳务品牌扩大影响。茂县分4个片区建立羌绣加工生产基地,实行定单回收;打造特色品牌行动,修复羌绣16种传统技法,研发创新产品100多类,“羌绣计划”落户成都宽窄巷子,10幅羌绣作品入选中国农民工博物馆,羌绣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成都、上海、香港等地开设“一针一线”百家零售体验店5家,实现一站式“羌绣时尚表演、现场定制手工绣品、购买精美羌绣产品”;在京东、亚马逊等电商开设阿坝羌绣主题馆,在微信、淘宝等平台建立羌绣产品专营店40余家,实现绣娘与城市消费群的直接互动促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