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开发
劳务输出劳动保障劳动维权

农业“川军”吹响出海集结号

【时间:2018-06-14】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作者:农村创业就业网】 【浏览:165次】 【字号:

             中乌农业产业园的农业工人们正在接受培训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四川涉农领域掀起海外投资热潮,但一个新的课题随之而来:面对陌生的海外市场,走出去的农业实体们亟需一个抱团发展的平台。

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支持四川农业产业走出去,推动四川农业对外合作,日前省农业厅认定缅甸-中国粮食产业示范区等3个境外园区和成都市青白江区4个试验区,为我省首批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以下简称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同时还明确,未来我省将整合农业对外合作项目和资金,以“两区”建设为载体,大力支持四川农业的海外拓展事业……农业川军的“出海”集结号由此吹响。

了解现状:“出海”发展产业  农业“川军”很活跃

“我们引进的杂交水稻品种已经通过了乌干达农业部门的审定,该品种将成为当地第一个通过审定并推广的杂交稻品种,这也将改写乌干达没有杂交稻种植的历史。”6月8日,刚从乌干达回到成都的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协调员唐高民自豪地向记者介绍着该产业园的发展:目前产业园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去年投产了一个大米加工厂,生产的2000吨大米已成为当地畅销商品,接下来园区还将建设饲料厂,蛋鸡养殖厂等,扩大生产规模,做深产业链条。

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是我国首批国家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之一,2014年在四川省农业厅搭台助推下,科虹集团旗下惠农机械、鑫融投资、绿科禽业、仲衍种业、润创建筑、川龙拖拉机6家四川民营企业抱团出海,发起成立四川友豪恒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将投资目标瞄准了乌干达现代农业产业。该园区计划投资2.2亿美元,将创造2万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当地周边100万农民发展现代农业。

不久前,成都市商务委发布了一份统计数据,成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企业中,民营企业占75%,在众多走出去的企业中,包括新希望、通威集团等龙头企业在内,涉农企业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号召,积极出海布局的农业企业数量还将迎来一个井喷。”唐高民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目前我省已有30余家涉农实体准备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主要集中在肉类加工、农资、农机等领域,到海外发展的农业主体逐渐多元,既有大型农业公司,更有中小型农业企业和农民个体,他们共同构成了当下的“出海”团队。

“到乌干达去种粮,一千亩投资80余万元,第一年便能收回成本,这个事情有搞头。”因看好乌干达的农业投资环境,蒲江县新型职业农民曾祥东去年开始便有了“出海”种地的打算。

“我身边有10余名种植大户都有意愿,每人都能独立承担上千亩的园区管理,大家都想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去发展农业。”6月12日,曾祥东告诉记者。

“我们在老挝投资农业已有多年,山水美地农业合作示范区这次能够入围首批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是对我们海外创业的莫大鼓励。”6月10日,四川山水美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罗关友告诉记者,2009年公司便率先出国,在老挝投资了上亿元,打造了农业园区,种植当地特色水果和粮食,目前园区已走上正轨,每年效益可观。

“近年来在老挝投资的四川农业企业不断增多,在我们园区周围,大部分的商贩和企业都来自四川,在那里交流基本不用老挝语,四川话可以通行。”罗关友向记者打趣道。

找准问题:把控风险降低成本  “川军”亟需抱团发展

“投资海外,需要了解当地的法律和政策,如果不熟悉当地情况,就会增加投资的风险和成本。”唐高民向记者回忆,中乌农业合作产业园建设初期,便遭遇了一次不小的挑战。

因园区建设需要,公司准备从国内运一批农机到乌干达,但如果按照常规程序,这批农机入境后将会被征收高额的关税。后来唐高民和同事一打听,才知道当地有规定,只要是投资企业自用的农机,就可以免关税。于是他们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并阐明这批农机是园区自用的,应免于征收关税。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这批农机成功入境,并免掉了关税,为园区省下了上千万元。

“在乌干达的四川籍农企和个体大约有10余家,但大家都是单打独斗,不知道他们是否也遭遇过类似的问题,从长远看,我们‘出海’开拓市场,真正需要一个抱团的载体和平台,相互帮助才能把控风险、降低成本。”唐高民认为,目前还没有川籍农企的海外行业协会,但通过建立国家级或省级的农业合作示范“两区”,应该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以前是企业单打独斗,现在被认定为示范区,政府对我们的支持力度加大了,但身上肩负的责任也更多了。”罗关友告诉记者,被纳入省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代表的是官方的认可,对于企业海外项目来说,“示范区”头衔的社会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这种激励将伴随着企业整个海外市场的开拓。

“远看遍地是黄金,近看处处是陷阱,四川农业走出,不仅需要了解当地文化和社会背景,更要熟悉国际贸易和投资规则,如果不做好功课,抱团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针对四川农企海外拓展的单打独斗现象,省农业厅国际合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中乌农业产业园将是一个示范,我省将通过帮助项目建设企业以“主体抱团、风险共担、兼顾各方、各有侧重”的合作机制,将园区打造成为一个具有招商功能的开放式大平台;希望中乌农业产业园能发挥引领示范效应,吸引更多涉农企业参与,并以 “公司+农场”“公司+农户”等方式,带动有意赴乌发展的国人和当地农户规模种养,扩大农产品贸易,辐射非洲和世界。

锁定目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让更多农业实体走出去

德阳市旌阳区是此次入围的首批省级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之一。此次入围,为当地的农业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改变。

“被评为省级首批‘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是我们的莫大荣耀,我们计划通过两年时间的建设,在财政支持、金融保险、贷款贴息、外汇管理、人才集聚等政策创设方面取得新进展,推进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形成一批具有借鉴价值和推广意义的经验模式,产业链进一步优化,农产品贸易进一步做强做优,在试验区内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 ‘走出去’企业。”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农业对外合作“两区”的建设目标是为企业走出去搭建境外、境内两类平台,以外带内、以内促外,形成推动农业对外合作的双轮驱动和高水平双向开放格局。事实上,针对农业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困局,2016年农业部便发布了《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并明确,“示范区”的建设任务是打造境外农业产业集群、境外农业投资带动平台、境外政策试验田和模式创新基地;试验区的任务是打造国际投资新规则对接平台、农业对外合作政策集成试验平台、农业对外合作服务平台、农业引资引智引技支撑平台。

《方案》还明确,我国将在土地厂房租售、法律政策咨询、原料供应、产品销售、产业与生活设施等方面,提升对入区企业的服务能力,使缺乏境外合作经验的企业能够“拎包入住”;引导获得关税配额的国营贸易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示范区内企业生产的农产品,优先在示范区先行先试;在“一带一路”农业合作和农业走出去的支点国家,强化示范区的辐射作用、联络作用和组织水平,逐步确立农业走出去战略布局和安        全防范的支点地位。

“以前是企业自己单打独斗,现在我们终于有了‘根据地’。”罗关友告诉记者,政策的支持是一方面,“两区”建设更大的意义在于它为四川农业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吹响了集结号。

“省级农业对外合作 ‘两区’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具体的支持政策和管理办法还在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两区’将成为我省农业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平台和载体,未来我省农业对外合作的项目和资金将重点向两区倾斜。”省农业厅国际合作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支持“两区”发展,我省成立了农业对外合作厅际联系会议制度,希望以“两区”建设为抓手,能够推动我省农业对外合作提档升级,也希望各地多关注农业对外合作“两区”项目,并积极参与进来,做大做强四川农业的“国际蛋糕”。

“2018年四川农业工作要点”也提出,我省将高标准推进农业“走出去”,支持种子、农机、饲料、兽药等优势产能的国际合作,推动农业企业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兴业,开展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针对我省农业短板引进一批符合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设备、品种,继续利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双向培训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