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
创业发展创业故事创业孵化

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

【时间:2023-04-08】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魏霞】 【浏览:6次】 【字号: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科学制定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清除阻碍要素下乡的各种障碍。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全面部署,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了方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难点在于农村要素配置不足,解决这个重点问题,关键在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要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解决好土地政策、产权制度、经营体系、政策体系等方面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农业内外、城乡两头共同发力,探索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的有效政策措施,进一步调动城乡两个积极性,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

用“三变改革”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三变改革”以股份合作为纽带,推动了农村经济规模化、组织化、市场化发展,创新了农业生产经营机制,实现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激活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拓宽了农民增收路径。推进“三变改革”,把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农村改革的根本,聚焦“股份农民”这个核心,围绕人、地、钱、农业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五个要素,激活农村自然资源、存量资产和人力资本,促进农业生产增效、农民生活增收、农村生态增值,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具体而言,资源变资产,就是村集体将集体土地、林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要素,通过入股等方式加以盘活。资金变股金,就是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投入到各类经营主体,享有股份权利。农民变股东,就是农民将个人的资源、资产、资金、技术等,入股到经营主体,成为股东、参与分红。其核心是还权赋能,股份合作。

用“三乡工程”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围了乡村振兴人才短缺、资金不足、增收困难等三大瓶颈,为农村创新创业探索了新模式。“三乡工程”内涵是:鼓励市民下乡休闲养老,引导在外能人回乡创业,发动工商企业投资兴业,用好农村资源,撬动乡村振兴。“三乡工程”的最大特色,就是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发动一批政治素质好、有事业心、有责任感、有情怀的工商企业家和新知识阶层、在外成功人士投身投资农业农村建设,重点引导本地能人回乡创业,带动“三农”发展,用市场机制去激活城乡要素有序流动,真正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三乡工程”打破思维定式,打出政策“组合拳”,推动了城市资金和人才流向农村,通过土地流转、下乡创业和闲置资源利用等方式,进一步拓展了创新创业空间,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了新路子,激活城市要素参与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务工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新抓手。实施“三乡工程”,倒逼各地加大对环境改造的投入力度,不少市民下乡租用民房体验农村田园生活的乐趣,提高了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城市的退休干部、艺术家、作家、教授及其他市民,到农村创新创业,带给农民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收益,更重要的是通过潜移默化,带动农民观念的转变和文明素质的提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用“三步棋”让农村群众获得幸福感。下好补短板、兴产业、强服务“三步棋”,促进农村发展的新变化,让农村的人民群众获得幸福感。一是补短板,加快改善农民居住环境。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农村环卫设施建设,作好供水下水、厕所改造、垃圾处理、道路硬化等设施建设,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加大投入,推进乡镇文化站、农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等一系列惠民工程的建设,完善建设乡村文化基础设施,补齐民生短板。二是兴产业,增强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送猪、送鸡、送钱等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扶持产业发展才能实现真正的扶贫。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引导更多的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流向乡村,提升乡村产业供给体系的质量,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来改变乡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充分发挥乡村资源比较优势,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特色农产品和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增强乡村经济发展的旺盛活力。三是强服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农村。大力创新服务模式,真正把重心放到为乡村提供公共服务上来。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搭建由政府、社区、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共同组成的“五位一体”养老服务网络,为在乡村的居民提供更安全的居住环境、更精细的社会治理、更完善的养老服务、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优美的环境。要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以及村务监督等在村民自治中的作用,强化乡村社会规范,利用伦理、道德、村规民约、风俗等等乡村治理,强化乡村文化道德建设,激活传统乡村文化中的活性因子,使之成为农村法治建设和协商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要探索建立新时代农民脱贫攻坚讲习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把党的政策、发展思路、农业技术带到农民家门口,大力提升农民素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作者系贵州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注:原发布于2018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