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主体
龙头企业农合组织家庭农场

土地交给合作社 职业经理人来打理

——崇州探索“土地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服务体系”新型经营模式

【时间:2019-01-14】 【来源:中国妇女报】 【浏览:74次】 【字号:

崇州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部,平坦又肥沃的这方土地,是四川省重要的粮油产地,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变化,种庄稼成了这里最不挣钱的活计,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为了最大限度用好土地,促农增收,从2010年开始,崇州市创立农业共营制: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合作社聘请职业经理人经管,实现土地要素优化配置集中经营。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发展,崇州市逐步建立起了“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新型经营模式,当地农村出现了农业兴旺、农民增收的喜人景象。

土地入股,农户实现多重增收

崇州市的农业共营制是从土地合作社开始的。

记者在隆兴镇了解到,当地土地合作社以家庭为单位,农户拿出自家土地加入合作社,就成为股东。合作社召开社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成员、监事会成员、理事长、监事长,理事会召开会议从竞聘的农业职业经理人中选聘合作社经理人,由监事会对竞聘上岗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工作进行监督。

“农户们入股自由,退股也自由,农民既是股东,能通过股东大会决定田里种什么、种多少。职业经理人则是做好计划,要把握怎么种。”农业职业经理人王志全说,目前他和女儿王伶俐经营的土地共有3500多亩,包含崇州市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崇州市隆兴志全土地股份合作社、崇州市石马土地股份合作社共三个合作社的土地。

隆兴镇党委书记余永江告诉记者,合作社每年将纯收入分为三份,10%提为合作社公积金,20%是付给职业经理人的酬劳,70%由农户按亩分红。在遇到灾害的年头,合作社要为农户每亩保底500斤干谷子,折合现金约600元左右。

记者从王伶俐提供的一份分红大会会议记录中看到,仅合作社两季农业生产收入,2015年,杨柳合作社每亩分红698元整,实付每亩700元,2016年,杨柳合作社每亩分红615元。“这些年由于合作社经营得好,只有入股的农户,没一户退股的。”王伶俐说。

据介绍,合作社的土地交给经理人打理,合作社股东们既可以坐等分红,也可以到田间务工,以每小时10元的工资计算,田间劳作的务工人员工资每天能达到80至100多元不等。经验丰富善于管理的还可以成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手下的田间管理员。

60岁的顺江村村民王志良曾到西藏做粉刷工,将家中3亩土地入了股,2015年底他返回家乡,由于种田经验丰富,被聘为志全合作社的仓管和田间管理员。田间管理岗位每月工资4000元,仓管工作每月有1500元工资,每月王志良就有5500元固定工资,加上年底分红,王志良一年有6万多元的收入。“以前大小季每年要忙20到30天,收成不过两三千元,遇到灾害还只有自认倒霉。”王志良说,加入合作社后,农户不用担心风险。

虽然土地入了股,但合作社农户同样享有国家给予的农业补助。隆兴镇副镇长周维松说,每年每亩360元耕地保护基金、每年每亩73.4元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都一分不少地进了农户的腰包。此外,合作社争取到的国家项目补贴,也由股东们共享利益。比如杨柳合作社用财政补贴的410万元,加上自筹资金的252万元,建立起了粮食烘干仓储中心,去年对外提供了1000多吨粮食烘干服务,获纯利润16万元,除去合作社公积金外,10多万元全部分给了农户。周维松算了算,加上每年土地入股分红,农户每亩土地收入都在1000元以上。

“三位一体”,破解农业发展难题

今年是王志全在农业职业经理人行业打拼的第六个年头。他也曾丢下土地,到大城市做过装修工。2010年,他回家恰遇合作社成立,觉得农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便加入了农业职业经理人行业。2012年5月,王志全通过培训考试,拿到了农业职业经理人证书。几年间,他所管理的合作社土地,从数十亩发展到3500余亩。

去年,王伶俐大学毕业后也回到了家乡,成了父亲的左膀右臂。“我是农民的女儿,在田坎边上长大,经营土地并不容易,我看到父母的辛苦,想回来帮他们一把。”王伶俐说,在合作社只有几百亩土地时,没有粮食烘干设备,收获的稻谷都要放到公路上晾晒,由于要招呼工人,一季下来,父母几乎有半个月说不出话来,全在医院输液。心疼父母的王伶俐毕业后坚定地回了家乡,协助父母做起了管理、跑起了田坎。

2016年,王志全和王伶俐为合作社的产品申请了QS认证,并设计了包装,注册了王志全产品商标,合作社的生态大米卖到了每斤5元,杨柳土地股份合作社基地也被命名为崇州市巾帼科技示范基地。“有了产品认证,我们卖出去的粮食品质也就有了认可,在市场上很受欢迎,优质的产品也成为合作社增收的内动力。”王伶俐说。

目前崇州市许多建立了土地合作社的村子的土地,都由农业职业经理人进行经管。到今年2月,崇州市已有1883名农业职业经理人。与传统农户家庭经营相比,农业职业经理人经营的水稻种植平均每亩增产10%以上,生产资料投入与机耕机收成本下降15%。

据记者了解,“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的“三位一体”农业共营制,有效破解了农业生产经营中“地碎、人少、钱散、缺服务”四个制约和“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三个难题。随着土地实现连片经营,油菜花海、金色麦浪等景象层出不穷,“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也逐渐形成。

记者在隆兴镇采访时看到,风车、龙猫等造型的稻草手工作品和竹编艺术品颇受游客青睐。崇州市妇联主席袁红尧告诉记者,这些作品都来源于当地的技术,尤其是竹编,更是崇州的一大特色。她说,目前崇州市妇联正在扶持当地旅游手工艺产品,依托具有千年历史的道明竹编,发展妇女手工竹编艺术品、实用品,在增加旅游文化体验的同时,助推农村妇女在家门口增收。